- 第2節(jié) 第二章
-
綠茶
我國產量最多的茶葉,全國各個茶產區(qū)都有綠茶生產。中國綠茶的產量及品種居世界之首。
綠茶經采摘后直接殺青、揉捻、干燥而成,屬不發(fā)酵茶,發(fā)酵度為0。
綠茶沖泡后湯色清碧,茶葉舒展姿態(tài)優(yōu)美,滋味清新宜人。
黃茶
黃茶分寸感強,既保持了綠茶的鮮香,又因發(fā)酵后多了一份柔和,性情更加平和,適合腸胃清寒的人。
制作方式在綠茶的基礎上經過悶黃,輕微發(fā)酵,是輕度發(fā)酵茶,發(fā)酵度為10%-20%。
黃茶沖泡后湯色呈黃色,滋味回甘。
白茶
白茶是中國特色茶類,產于福建省。采摘后經過萎凋、干燥而成,不經過任何炒青揉捻,只經過輕微發(fā)酵。1-5年的白茶發(fā)酵度為5%-15%,為寒性,有退熱祛暑的功效,所以民間有三年入藥的說法。
白茶選用茸毛多的芽葉為原料,表面有白毫,沖泡后湯色呈象牙色,微黃淺淡,滋味清醇。
青茶
又稱烏龍茶,是中國的特色茶類,具體濃郁的花果香,主產于福建、廣東和臺灣。福建烏龍以閔北的武夷巖茶、閔南的安溪鐵觀音為代表;廣東烏龍以鳳凰單樅為代表,鳳凰是地名;臺灣烏龍以包種茶為代表。
烏龍茶是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的半發(fā)酵茶類,采摘后經曬青、晾青、做青、殺青、揉捻、干燥而成。發(fā)酵度為20%-60%。
烏龍茶沖泡后呈黃綠色或金黃色,滋味具花果香,變化無窮,醇厚回甘,韻味悠長。
紅茶
紅茶的品質,因產地不同,會有不同的特性與風味。目前我們生活中比較普遍的接觸的紅茶大多來自于印度、斯里蘭卡而并非中國,但是我國至今仍是世界紅茶主要產地之一,其中又以湯色紅艷透亮,略帶蘭花味的祁門紅茶最富盛名。
紅茶屬于全發(fā)酵茶,采摘后不經殺青,直接萎凋、揉捻后完整發(fā)酵,最后干燥而成。發(fā)酵度為80%-100%。中國紅茶按制作方法的不同,又分為工夫紅茶,小種紅茶和紅碎茶三類。工夫紅茶外形條索秀麗,按產地分為祁紅、寧紅和滇紅等;小種紅茶產自福建,有濃郁的松木煙香;紅碎茶呈顆粒狀,滋味強烈濃郁。
紅茶具有紅湯紅葉的品質特征,沖泡后湯色紅艷,滋味醇厚溫潤。
黑茶
黑茶主產于湖南、四川等地,因過去主要供邊區(qū)少數(shù)民族飲用,又稱邊銷茶。其多為緊壓茶的原料,加工成各種磚茶。我還是將普洱茶歸于黑茶一類,另外還有知名的沱茶,湖南黑茶等茶款。
黑茶屬于后發(fā)酵茶,采摘后在殺青、揉捻、曬干后,經過“渥堆”,在濕熱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。
黑茶沖泡后湯色多為褐色,具有陳香,滋味厚實。
[名詞解釋]
殺青:通過高溫蒸發(fā)鮮葉部分水分,使茶葉原葉變軟,便于揉捻成形,使青草氣散失,促進良好香氣的形成。
揉捻:通過揉捻形成茶葉緊結彎曲的外形,并對內質改善也有所影響。
萎凋:在一定的溫度、濕度條件下將茶葉均勻攤放,使之散發(fā)部分水分,莖、葉萎蔫后色澤暗綠,青草氣散失。
渥堆:是指將曬青茶葉堆放成一定高度后灑水,上覆麻布,使之在濕熱作用下發(fā)酵,待茶葉轉化到一定的程度后,再攤開來晾干。
-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
-
- 發(fā)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
-